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認識主導情緒產生的杏仁核

分享
主導情緒產生的杏仁核(Amygdala
    杏仁核(Amygdala位於腦底部,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因為形狀類似杏仁而得名。主要功能為掌管焦慮、急躁、驚嚇及恐懼等負面情緒,故有「情緒中樞」或「恐懼中樞」之稱。

   

    根據紐約大學神經科學家喬瑟夫雷杜克斯(Joseph LeDoux)的研究指出,經由感覺器官所接收到的訊息,會經由兩條獨立的路徑送達神經中樞處理:絕大部分的感官資訊都是直接傳送至大腦皮質處,經由數條迴路進行分析後,才會產生合理的反應;另外一條資訊傳遞途徑則會經由間腦,直接傳送至杏仁核,這種聯繫十分快速而直接,但常無法做出正確而精準的處理。由上述結果可推測,一旦面對突如其來的刺激時,也許大腦皮質還在努力針對各種感官資訊進行分析的時候,杏仁核早已搶在大腦弄清楚發生什麼事之前,就先用恐懼這一類的強烈情緒,來支配身體進行快速反應,例如菜鳥軍人常會在看到黑影晃過時,因為心生恐懼,不加思索就直接開槍。這種反應與理性無關,純粹是杏仁核接收資訊後的直接反射。某種層面來說應該是屬於一種保護機制,讓你在身體受到傷害之前就先做出反應。

 恐懼驚跳反應測試(fear potentiated startle test
    恐懼驚跳反應測試(fear potentiated startle test)是一個目前常用來研究恐懼記憶是否形成,及杏仁核功能是否正常的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如下:先給予實驗動物一個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例如燈光;再搭配一個嫌惡性的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例如足部電擊。經過連續性的配對訓練後,實驗動物會將兩種刺激連在一起,一後若給予制約刺激時,受測動物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及呼吸變快等生 理變化,行為上也會表現出因為害怕而靜止不動的狀況,此時若再給予一個聲音刺激,此動物馬上會因驚嚇而向上跳起,經由跳起高度的實測值,即可判斷該動物的 恐懼記憶是否已形成。

 與杏仁核有關的研究
    科學家在比較正常和杏仁核受損老鼠的實驗結果後,發現杏仁核受損老鼠的驚跳高度值明顯低於正常老鼠;預先在老鼠腦中杏仁核處注射一些抑制其活性的藥物後, 所得到的實驗結果也類似杏仁核受損的老鼠,這些實驗動物都不會出現明顯的驚跳反應。由上述結果可得知,恐懼記憶的形成和恐懼記憶的表現都與杏仁核的功能正 常與否有直接的關係。
    也有許多證據顯示,恐懼記憶的形成和杏仁核內細胞是否能誘發出長期增益現象(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有密切的相關。 LTP主要會影響長期記憶,當兩個神經細胞同時被激發時,兩個神經細胞間的突觸強度會增強,造成兩個神經細胞強烈去極化,此去極化效果會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形成長期記憶效果。
     經由電生理實驗測試發現,一般正常老鼠的杏仁核處,施以強直的電刺激之後,可以誘發出LTP;若在施以強直電刺激之前,先給予抑制驚跳反應產生的藥物,則會抑制LTP的產生。

與杏仁核有關的臨床證據
    近年來,一些伴隨著情緒異常的精神疾病,也陸續被發現與杏仁核的體積或功能異常有關。Vermetten等人利用核磁共振方式測量15個人格分裂症女性病患以及23個女性健康者的海馬迴及杏仁核體積,分析比較後發現此疾病的患者平均擁有較 健康者小19.2%體積的海馬迴與小31.6%體積的杏仁核,研究結果明顯指出人格分裂症病患會具有較小體積的海馬迴及杏仁核。Mosconi等人也針對50位患有自閉症與33位健康的兒童進行核磁共振掃瞄研究,結果發現自閉症兒童的杏仁核有明顯的肥大現象。這些研究結果都顯示,一旦杏仁核體積出現異常的萎縮或肥大,患者將無法正常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號稱新世紀三大疾病之一的憂鬱症,其部分病因也常是因為杏仁核的活化過度,不斷送出負面的情緒所導致。
    科學家還發現前額葉和杏仁核之間有神經聯繫,而其重要的功能在於前額葉可調節或關閉杏仁核的情緒反應。Davidson等人的研究結果指出左、右兩側前額葉分別調節相反的兩種情緒,左側調節樂觀正面的快樂感覺,右側負責負面情緒如恐懼沮喪等。一般而言,當左前額葉活動時,除了會有興奮的感覺之外,還會抑制杏仁核的活性,降低負面情感的產生。
     有些憂鬱症患者即是因為左前額葉無法正常運作,杏仁核異常興奮不受抑制,反而導致患者完全墜入恐慌、害怕等典型、嚴重的憂鬱狀態。既然杏仁核和情緒反應的產生有直接的關聯,由杏仁核處下手,將是未來精神疾病治療的研究方向之一。
    心理學家也認為:努力做無關情緒的工作,這種忙碌的狀況可以讓杏仁核不會過度興奮,也會讓人暫時忘卻先前的不愉快。
    雷杜克斯(Joseph LeDoux)也據此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建議:下次在快要『爆發』的那個時刻,先想一下,緩一下,才不會因為一時衝動,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
【資料來源:高瞻計畫資源平台,林玟娟老師、陳俊宏教授】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